童士豪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年團購行業將持續去年的融資熱情,業內前幾名企業會融到更多的錢,促使競爭更激烈。
投資人猶豫了
競爭激烈的背后,也讓投資人看到了國內團購發展的軟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告訴本報記者,春節前曾有兩家團購企業拿到了投資意向書,但最終投資人選擇了撤資。
"先期進入團購領域的企業一般都能賺錢,但隨著行業競爭的激烈,不少企業的做法開始變形,再加上不少重慶互聯網巨頭們對團購領域的涉足,更是讓投資人對該行業的投資變得小心謹慎。"
重慶互聯網行業天生帶有輕資產的烙印,這種特性決定了團購網站在吸引投資人的時候,只有靠規模和業績說話,這樣容易讓行業陷入一個怪圈。
上述投資人向記者透露,目前國內部分團購網站唯一的盈利渠道就是銷售的扣點,以前每做一個團購項目,團購網站都能通過抽成賺錢,但現在不少團購網站為了吸引人氣和商家,不抽取任何團購傭金,甚至有不少自行墊錢,賠錢賺吆喝。
"現下無論是營銷還是渠道擴張的成本都在大幅度提升,這也就意味著其持續融資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指望靠規模效應、低價格擠對競爭對手,但實際的盈利能力很差,這種現狀顯然讓投資人不甘愿為此持續埋單。"他說。
可見,持續燒錢總有兵糧寸斷的一天,而此時或許就是行業大浪淘沙的時刻。上述投資人告訴記者,不少業內小企業現在已經意識到這點,它們中的不少家已開始考慮以整合并購的形式來對抗互聯網大平臺的進駐,"對這些互聯網平臺企業而言,他們的先天優勢在于原本擁有穩定的用戶群體,團購對他們而言無非就是給用戶多提供一項服務功能。"他說,"小企業同行間的抱團發展是一個好方向,但要謹慎處理并購后可能產生的各自為政的問題。"
而對于國內團購行業的下一步發展,童士豪也有自己的判斷,他告訴記者,今年團購必將經歷一波大浪淘沙。"團購只是一種培養市場的互聯網創新模式,專做團購的企業指望借這個單一的功能維持長期盈利的機會不大,但其可借助團購積累的客戶以及商家,依據他們的需求提供其他合作的方式,拓展在其他領域的合作可能,改變單一的商業模式會是最終勝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