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佛法和禪了解越多,越覺得每一個產品經理都應當學習一下禪,這樣我們才能夠學會把控我們內心無限的欲望,學會面臨生命中未知,更加深刻了解人道的本質。沒有一個偉大產品是命中注定的, 沒有哪一個偉大產品不是經由無數次的調整后才終極奔向成功,即使是同樣偉大的創意,在產品生命周期任何一個階段不同的取舍終極也會導致了不同的結果。
我們怕沒有盈利模式做了無用、賺不了大錢,我們怕沒有想清晰于是始終在規劃、始終在設想而沒有付諸步履,我們相信“簡樸是美,簡樸是氣力”但又怕產品功能太單一無人使用,我們怕產品功能不夠完善于是不斷打磨而沒有快速發布、在運營中完善。我們常常只是看見了機會和創意,而健忘了我們的抉擇、我們的抉擇后的努力以及我們抉擇所影響的結局。但輪到我們自己時候,我們始終無法超然于簡樸的取舍之間。
對于取舍之道的道理:“所謂舍得,有舍才有得”,基本上地球人都知道。但當到達成功的終點后再次回眸觀看來時的路,我們每一次選擇結果形成了一條屬于我們自己通往成功的道路,這條成功道路是唯一無二的,只屬于我們自己。
通往成功的產品的道路正如去往印度的朝圣之路,可能有千百條道路可以通向成功,也可以走向失敗。這里的聰明不只是指我們對所做產品必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也不只是指基于對行業趨勢了如指掌、對當下用戶需求深刻了解下對全局游刃有余的把控,更主要的是指我們對于各種外在誘惑、各種怕及我們內心無限欲望的把控、對人道深刻的洞察。
再穿越時空回到當下,以上的場景仍舊在不斷地重復發生,于是乎別人的成功故事不停流傳于江湖,但我們始終在成功邊沿徘徊。在別人面對重大抉擇時候,作為局外人的我們都像哲人一樣勸別人說:要學會做減法;要學會取舍。假如要更加正確的方式來描述取舍的聰明,可以用佛法的“聰明”來闡釋。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場景,與主題關系不大,暫且不表。從這一點來說,創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創意執行過程中的取舍和對取舍的堅持。一直覺得喬布斯之所為不同凡響,與其1974年去印度朝圣及對禪的參透有莫大關系。
影響我們進行取舍的因素有良多,最核心的原因莫過于:我們缺少取舍的聰明。
我的確的xx年前想到過或曾經實現過某個產品的某個核心功能,這個功能也是我要做產品的核心功能之一,只不外我們要“下一盤更大的棋”,這功能只是我們偉大布局中的一個環節而已.
我的確的xx年前想到過或曾經實現過某個產品的某個核心功能,但這個功能只是作為我當時要做的產品的所有功能中的一個功能而已,并非核心的業務功能;
我的確的xx年前想到過或曾經實現過某個產品的某個核心功能,但后來由于有更好的創意,于是乎拋卻了這個創意,沒有再去持續完善那功能;
再穿越時空回退到曾經的那個時刻,一些場景如下:
某某現在極其火爆的產品所做的東西我xx年前就已經做過了,只不外由于xx原因未成功;
某某現在極其火爆的產品所做的東西我xx年前就想到了,只不外由于xx原因未做成;
常常有人給我說或是我自己給別人說:
實在回顧一個成功產品的歷程,從產品戰略->產品規劃->產品設計->產品開發->產品運營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無限的誘惑、無限的機會、無限的抉擇,可以說每一個成功產品的故事無不是關于取舍的故事。由于每一次取舍都只是基于我們當時的聰明,所謂的成功只是后來的傳記中的傳說而已。無論選擇哪一條路,在這過程中有千百個岔路口需要抉擇,有千百種誘惑讓我們駐足,有千百種苦難讓我們拋卻。
除了常見的戰略題目、治理題目、執行力題目、命運運限題目等原因外,對于產品的取舍之道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產品的成功。我們常常遺忘了對自己欲望的控制,常常從一個欲望奔向另外一個新的欲望,終極由于我們布局的棋太大了,大到超出了我們能力范圍,大到終極我們迷失了方向。